2018-01-10

最近開始固定看Youtuber的影片

Youtuber,對我這種盡量低調,最好根本隱形的人來說,是無法想像的事。

看影片比較花時間。同樣看三分鐘的文字和影片,文章的資訊密度更高。而且一眼掃過就能抓重點閱讀。
看影片時要是片頭太長、說話太慢、一直講不到重點的,就忍不住跳過跳過跳過,有時似乎錯過什麼再跳回去結果又重複看,結果花更多時間.....(至於直播,抱歉)
除非需要看到畫面,否則只看文章不看影片。

Youtuber們似乎非常在乎訂閱數(當然!)。

我會注意點閱數。看完影片再瞄一眼點閱數和喜歡人數,看看其他人的反應。
我是沒有訂閱習慣的追蹤者(這個群組的數字是多少呢?)。電子報倒是訂閱了一兩個。

因為信箱裡每天湧進提醒郵件很擾人。還得一一刪掉。
放進書籤,有時間或想看的時候看就好。不用提醒!以為有重要郵件,開信箱結果是提醒信,這種時間花得沒有必要,偏好清爽的收件匣。

訂閱或追蹤代表支持者多寡,的確是最直接具體的數據。
但是點閱數和喜歡或不喜歡數更直接顯示人氣。有些高人氣Youtuber訂閱和點閱人數的比例其實並不算高,還是要依影片內容而定。
有多少人訂閱但沒有觀看,我其實很好奇(又想看數字)。

這讓我想起,在還是Steve Pavlina(美國知名自助個人成長部落格作者,每篇文章的字數都是天數)的忠實讀者時,有次他發了一則電子報公告:
他打算更新讀者名單,如果想繼續訂閱請重新訂閱,之後將按照新郵件名單發送電子報。也就是說如果沒看這封信的人,不會繼續收到郵件。

這人一如他作風很真實直接。
到底現在有多少人是我真正的讀者?同時也促使讀者重新檢視和察覺自己。

雖然「做自己,不在意別人想法」已經像標語一樣普遍,但是公開表達就是希望很多很多人看到。如果粉絲都如我一般低調,偶像和一般人有啥兩樣。

即使做自己和討人喜歡有時背道而馳,無論如何一個創作者被看見是必要的。
在這個世界上,在和他人的關係上,按「讚」還是需要的。

其他人會看見我們自己沒發現,不敢承認,或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的部份。我們也會因此受到支持,或激發潛能,或因此成長而茁壯。
即使有時過程並不輕鬆愉快。


起頭是從三原慧悟的影片開始的。不知怎麼連結上的,但確信是天使帶來的訊息。
三原的確激勵了我,正是目前所需。

為了實現夢想成為偶像,一個人來台灣闖天下。
有個人魅力(偶像第一要件)、創作天份、商業頭腦,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和勇氣。(我是粉絲還是長輩?)

在某些時刻會說出至理名言。

當他坐在IKEA書桌前猶豫是否要買下作為準備中文檢定用時。想了幾秒鐘,說:

「一直猶豫的話,不能前進。」(他說的中文)

我被當頭棒喝。

第一次被打到,是在他的演講會上「如何賭上人生做你想做的事」:

「不是做只有自己能夠辦到的事,而是做只有自己才做的事。」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